6月22日,新版雙積分首提“低油耗車型”概念,混合動力被認為是最終受益者。9月16日,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透露,2.0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已通過專家評審,即將發布。
按照路線圖規劃,混合動力汽車將在2035年全面取代傳統燃油車,并與新能源汽車平分天下。屆時,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72萬輛,是2019年的29倍,產值保守估計可達1.5萬億元。
匯聚行業聲音 傳遞轉向信號
據了解,2.0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是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修訂,近千名行業專家參與,可以說是全行業的心血與結晶,同樣也代表了行業方向與需求。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副處長馬春生表示,路線圖成為政府、企業及機構人員的重要參考和指導報告,在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及技術進步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王秉剛表示,中國地域廣闊,地理、氣候、使用環境復雜,用多元化的汽車技術更加適合,同時我國是能源消耗大國,交通能源多元化更加安全。修訂專家組認為,混合動力是內燃機汽車最有效的節能技術,應積極推動傳統汽車實現混動化。
2.0版技術路線圖中,屬全面混動化和動力電池多樣化最為引人矚目。兩者事關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之變,著墨之重、力度之大在國內都屬首次。有行業媒體對此表示,在力推純電動汽車10年之后,中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迎來重大轉向。
拓展混動天際線 市場規模達1.5萬億
路線圖2.0提出,未來15年傳統汽車全面“混動化”的發展目標,指出用“全面電驅動計劃”代替“禁燃時間表”更符合中國國情,同時強調要堅持純電驅動的路線不動搖。按照路線圖2.0的規劃,混動新車到2025年要占傳統能源車的50%以上,2030年占75%以上,2035年要達到100%。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占汽車總銷量的20%左右,2030年占30%以上,2035年占50%以上。這也意味著,混合動力汽車將在15年內保持對新能源汽車的領先地位,徹底顛覆二者現有關系。
根據乘聯會數據,2019年我國全年乘用車銷售量為2144萬輛,傳統燃油車2023萬輛(混動汽車約為37萬輛),新能源汽車121萬輛。盡管2019年乘用車整體銷售量同比明顯下滑,但根據路線圖規劃,即使以該年銷售量為標準進行測算,混動汽車在2025年的市場規模也將達到850萬輛,2030年則將達到1125萬輛,2035年達到1072萬輛,最終實現與新能源車并行發展。屆時,混合動力汽車市場規模將是2019年的29倍,產值可達1.5萬億元(單價以豐田卡羅拉雙擎先鋒版13.58萬元的官方售價計)。
路線圖還提出,動力電池技術要滿足電驅動汽車的需求,并考慮市場需求的多樣性,發展普及型、商用型與高端型三種類別,而不是單一的高能量密度主導。在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下兼顧性能、成本與壽命等指標,發展適用于混動車輛的功率型電池,以及能量功率兼顧型電池。隨著混動汽車的銷售量大幅增長,也將帶動適配混動的功率型電池需求快速增加,市場前景廣闊。
無論是對混合動力汽車還是功率型動力電池,2.0版路線圖均意味重大利好。
堅守“無人區” 迎接混動化
王秉剛提醒,電驅動系統將是未來汽車工業產業鏈中的重中之重,而我國在電驅動系統技術上存在明顯的短板,機電耦合裝飾技術落后,要吸取內燃機產業的教訓,加大電驅動系統的自主研發與產業發展。事實上,在過去十年全面推動純電動汽車發展的背景下,很多自主品牌車企已經放棄了混動技術路線,也停止了對高效內燃機技術的開發。
多年來,科力遠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動力總成系統為驅動,堅守中國混動事業的“無人區”地帶。公司現已掌握混合動力整車控制核心算法,實現了混合動力強相關模塊的系統集成,可根據不同車型實現30%-40%的節油率。
公司的系統總成產品已在吉利帝豪、東風小康等車型搭載上市,CHS子公司無錫明恒日前也成功完成CHS3800總成系統的高原高溫試驗,整車燃油經濟性、可靠性、品質管控得到充分檢驗。在混合動力“拓荒”過程中,科力遠積累了豐富的混合動力商業化經驗,技術儲備被夯實,潛在問題被發現、糾正,為迎接傳統汽車混動化做好了準備。
科力遠是豐田卡羅拉、雷凌、凱美瑞和亞洲龍等油電混動車型動力電池的唯一本土供應商,動力電池及關鍵材料全面進入豐田供應鏈體系。2013年,子公司科霸公司的國內首條汽車混合動力電池全自動生產線全面投入生產,并于2015年通過了豐田嚴苛的現調化判斷,成為豐田汽車在中國為數不多的關鍵零部件供應商。作為動力電池極片及動力電池能量包的優秀生產商,科霸在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領域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其極片及動力電池生產線正在不斷擴充,預計在明年年中達到48萬臺套的產能。
此外,公司的高安全性、寬溫域、長壽命二次電池項目攻克了電池溫度適應性、安全可靠性、低溫倍率性能、使用壽命和電極材料性能等關鍵技術,榮獲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公司新一代功率型混合動力電池和復合型車載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工作也屢有突破。
面對即將來臨的混動化大潮,科力遠蓄勢如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