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9月1日,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發展壯大新動能”為主題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隆重開幕。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國內外汽車企業高層、權威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等1200余人匯聚一堂,共商汽車強國發展大計。
在論壇上,各部委領導和專家的發言受到格外關注,他們對行業發展方向的思考和意見,對汽車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那么,這些大咖們都聊了些什么呢?快跟隨小科來了解。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杰
目前汽車產業的發展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正在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的關鍵期,面臨著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的重構。
良好的產業基礎、完整的產業體系、高效的基礎設施及龐大的消費市場,使得汽車產業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要從降低資源消耗強度、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著手,明確戰略導向、兼容多種技術路線的發展;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企業自主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的對策;要處理好宏觀和微觀、當前和長遠、國內和國際的關系,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基礎設施,深化開放合作,走更加協調、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之路。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
必須客觀、理性對待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因地制宜開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汽車有各自的使用優勢,應該根據各自的發展環境、發展目標堅持市場導向,減少行政干預。
不主張燃油車全部限期淘汰。燃油車加速淘汰對企業的短期銷售有利,但是對行業資源是極大浪費?,F行的一些加速淘汰燃油車的舉措,帶有很強的行政色彩,應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合理的經濟成本和滿足政府執政目標的前提下,使企業有必要的自由選擇權。
要積極推動運輸產業與車輛生產企業加強銜接,強化用戶需求對技術研發的有效引導,共同推動新能源技術路線的成熟和有效應用,來實現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
在后補貼時代,企業將會更多從市場考慮,把純電動車型設計得更小巧,回歸到短途車的定位。
在雙積分政策的引導下,混合動力汽車(非插電式)在各項指標上均表現出相當大的生命力,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主角。
內燃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傳統燃油汽車關系到產業安全、國家安全等,應慎重考慮退出市場的問題。
燃料電池技術應用任重而道遠。汽車產業要集中精力率先做好從油箱到車輪的技術實踐和產業化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
燃料電池汽車,現在一般采用電電混合的混合動力模式,跟燃油車相比,用氫瓶代替了油箱,燃料電池發動機代替了內燃機,唯一的排放物就是水。
燃料電池汽車在續駛里程、加氫時間、駕駛感受以及舒適性等方面都達到了燃油車的水平,要想大規模應用還要把發動機成本高、運行費用高的“兩高”問題消滅掉。
未來,建議盡快完善燃料電池發動機產業鏈,提高電堆工作電流密度,提高燃料電池體積和重量比功率,為乘用車上的應用奠定基礎。
從此次論壇專家的意見中,可以看到我國汽車產業在相關產業政策的推動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之后,正在逐漸向更加堅持市場導向、兼容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等多種技術路線共同發展的道路上前進。近段時間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和發布相關政策時的一些動向也體現了這些變化:
n 5月31日,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放在了重要位置。計劃提出:“以實施新增和更新節能和新能源車輛為突破口,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車、分時租賃等領域,進一步加大節能和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力度,完善行業運營補貼政策”。
n 7月9日,工信部發布了《雙積分管理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對原積分管理辦法中的積分計算方法進行了修訂,并提出了低油耗乘用車的概念,將降低汽車能耗擺在與汽車新能源轉型同等重要的位置。
n 8月20日,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7936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中提到:“在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國也高度重視節能汽車的發展,堅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協調發展?!?
泰達論壇傳遞的信號和相關產業政策的轉變,顯現出新能源汽車無論是面臨的發展環境還是市場本身都將產生新的變化,全新的產業生態將逐步形成,以深度混合動力技術為代表的節能汽車必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未來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落地,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是大勢所趨,也是產業共識,符合發展規律和預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會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繼續引領產業變革、支撐轉型升級,為實現汽車產業節能減排和汽車強國夢提供巨大支撐。